华商在线

独占近7成!远程醇氢电动重卡“15连冠”领跑混动市场

资讯来源:互联网 / 2025-11-20

  根据10月上险数据,远程醇氢电动重卡以253%的同比销量增幅,再度登顶混动重卡冠军宝座,这也是远程连续15个月霸榜该排行。今年1-10月,其累计市占率已高达66.8%,相当于每卖出3台混动重卡,就有2台来自远程,展现出绝对的市场主导力。

  黄金九月传统旺季已过,远程醇氢电动重卡增势不减,背后不仅是技术与产品的领先,更是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。随着全国各地入冬,醇氢电动技术凭借优异的低温适应性,在北方寒区市场表现越发突出。配合覆盖全场景的产品矩阵,远程醇氢电动重卡正不断打开市场边界,综合竞争力迎来全面释放。

       市场制胜之道:醇氢电动技术+全场景产品布局

  远程醇氢电动重卡实现市场断层式第一的背后,源于其硬核技术实力和全场景产品矩阵构筑起的坚实“护城河”。

  在新能源技术赛道上,依托吉利在甲醇领域二十余年的深厚积累,远程打造醇氢电动-液态新能源特色技术路线。作为电动化的升级,醇氢电动在续航、补能、自重、寒区适应性与综合成本方面,均显著优于纯电动与氢燃料技术路线,成为新能源商用车全场景应用的最佳解决方案。这种“人无我有”的差异化竞争优势,为产品在市场端赢得广泛认可和口碑。

  在产品布局方面,远程围绕“场景定义商用车”的理念,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拓宽产品矩阵,现已构建星瀚H、星瀚G、X7三大产品平台,覆盖牵引、自卸、搅拌、载货及专用等全品类车型。醇氢电动技术已在全系重卡产品落地应用,搭载醇氢电动系统的重卡具有绿牌环保、长续航、低自重、经济性高与补能快捷等综合优势,最大续航突破1500公里,甲醇加注与燃油车补给时间相当,全面满足城建工程、资源类运输、港口运输、干线物流及专用作业等全场景需求。

  为高效响应用户需求,远程不断优化产品结构,精准发力细分场景,持续推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。2025年8月,针对工业日用品、快递快运、煤炭及建材类等长运距、高时效场景,远程发布醇氢电动系列大电量、长续航解决方案,补齐了中长途新能源物流的短板。随着新产品的陆续投放,将进一步拓展增量空间,强化远程在混动重卡领域的领先地位。

       用户信赖之选:强大场景适应力+显著成本效益

  随着产品矩阵日益完善,远程醇氢电动重卡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规模化运营。尤其在渣土、商砼、资源类等细分市场中,其场景适应性和成本优势正全面凸显。实际运营数据显示,与柴油车相比,综合能耗成本可降低32%-52%,其中牵引车每公里可节省1元,工程车可节省1.8元,为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

  城建工程领域,X7M醇氢电动搅拌车及自卸车已在陕西、浙江、江苏、海南等多地批量使用,凭借绿牌路权、续航600公里、5分钟补能等优势赢得广泛信赖。 海南某混凝土客户投运31台X7M醇氢电动搅拌车,得益于醇氢电动车型不受地方燃油车通行附加费影响,其方公里燃料成本较燃油车降低超60%,5年燃料费用节省近1900万,相比电车可减少8台车辆投入,且无需承担电力扩容、充电桩建设、场地租赁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。在浙江,客户连续复购X7M醇氢电动自卸车用于渣土运输,较燃油车方公里能耗成本节省约50%,以20台车规模计算,每年可节省200多万。

  在山西、内蒙古、贵州等资源运输重点地区,星瀚G醇氢电动牵引车凭借绿牌进厂无忧、出色的经济性与1500公里续航能力,成为当地物流领域的新标杆。山西客户反馈,单车年能耗成本较燃油车节省24万,较燃气车节省12万,且在冬季续航表现稳定。为应对长运距、线路不固定、时效要求高、无补能条件等复杂场景,远程创新推出X7M 1200kWh液态新能源牵引车,整车可醇可电,拥有等效1200kWh的储电能力,综合续航超800公里,相当于400kWh纯电车型的3倍,兼顾纯电经济性与燃油灵活性,为资源运输用户提供全场景盈利之选。

  在华东、华南等经济活跃区域,旗舰车型星瀚H醇氢电动重卡正快速崛起,精准契合中长途物流对效率与成本的双重需求。作为面向工业日用品运输打造的车型,星瀚H 6×4醇氢电动牵引车单次加注续航1500km,相较大电量纯电车型,运营成本相当,购置成本更省,自重更低,已成为热门选择。星瀚H 4×2 1200kWh液态新能源牵引车则聚焦快递快运,直击用户续航焦虑痛点,整车可醇可电,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,每公里能耗成本较燃油车节省40%-64%。

  为了满足更多细分市场需求,远程醇氢电动重卡系列解决方案也在城际干线、公路运输、坑口矿山、冷链及市政环卫等场景中持续发力,为用户创造可观的运营价值,赢得市场高度认可。

  连续15个月的销量领跑,印证了远程在醇氢电动技术和产品布局上的成功,更体现了其对每一场景下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。新能源重卡浪潮已至,作为市场的领军者,远程将以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精准的产品迭代,不仅将驱动自身业务的飞跃,更将积极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。